《苏志道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6,仅供参考
苏志道(1228~1320),岭北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。苏天爵父。延佑四年(1317年)苏志道出任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,直至延佑七年(1320年)辞归,积劳成疾去世。
据载,他在岭北行省任职期间创造了不朽的业绩,特别是在赈济灾民恢复生产、法律诉讼振兴教育等方面政绩显赫,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普遍好评。苏志道在个人的学习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,“和林既治,事日简,乃即孔子庙,延寓士之知经者讲说,率僚吏往听,至夜分休”(21),为边远地区士风的转变开辟了新路。值得一提的是,苏志道继承了已故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剌哈孙的遗志,捐俸铸就了孔庙。因此,哈剌和林的儒学发展史上,哈剌哈孙和苏志道的功劳最大,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。哈剌哈孙和苏志道的业绩,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元朝最高统治集团,使他们对哈剌和林的儒学给予了关注和扶持。这主要表现在,至顺三年(1332年)十月,蒙元统治者“命江浙行省范铜造和宁宣圣庙祭器,凡百三十有五事”。
从另外一边走下山,于山腰处发现一规模较大的古墓,中间的石碑已经不见,墓前右方有一块石碑上刻着“皇清诰命宜人生妣韦宜人”,左方石碑的原文不记得了,只记得意思是苏家的十二太太。这些石碑的前面还有石碑,左边的有“邑庠生显考讳志道苏公府君”字样,回来查了一下,估计是“任公府的邑庠生,高祖苏志道”的意思,石碑记念的应该是这苏志道的夫妇,另外还有此人夫人的介绍,不大记得了,好像是“苏府孺人显妣x母潘氏xx”,估计是苏家妇人潘氏。“妣”是母亲或祖母和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,所以对于碑文仍有不解和推敲之处。右边的石碑已不见。见《白云游记》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